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教育难题。最近,一位11岁孩子的家长就陷入了困境。他发现孩子学习缺乏内驱力,生活习惯也不好。周五放学回来,孩子总觉得"周末两天呢,不着急,开学前写完就行了",劝他好多次也不听;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,一边写一边在纸上、书上乱画;提醒他的问题时,孩子表现出抵触情绪,不认可、不反对也不执行。家长自己脾气是比较急躁的,而妈妈以前是相对比较放任孩子自由的,加上之前他在外地出差工作忙,管孩子较少,现在回来想好好管管孩子的学习,却没想到和孩子的沟通好像进入了恶性循环。
就这类问题,我们邀请了燕园心理儿童青少年咨询专家陈思危老师,为我们深度剖析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。
从儿童发展角度看孩子的行为
陈思危老师指出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,即学龄期向青春期前期的阶段。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着重要变化。在心理方面,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,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。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得到尊重和认可。孩子拖延作业、对家长的要求抵触,其实是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自主性,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一种表现。
从认知的发展来看,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,但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仍然有限,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。孩子写作业时乱画,可能是因为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,或者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。此外,孩子对家长提醒的抵触,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对权威产生质疑,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指令。
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
在亲子沟通方面,陈思危老师分析,如果家长之前种种原因与孩子相处较少,亲子关系的基础就会相对薄弱。现在突然加强了对孩子的管理,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应,甚至产生被控制的感觉。同时,脾气急躁的家长,在提醒孩子问题时,可能更多地采用命令、指责的方式,而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这就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,甚至产生抵触情绪。
>>戳这里联系客服顾问预约一对一咨询 (微信联系咨询顾问老师:YYXLGYJJ )
妈妈的放任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行为。当孩子面对爸爸的严格要求和妈妈的宽松管理时,可能会产生困惑。不知道该如何选择,从而出现拖延、抵触等行为。此外,家庭中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,也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,难以形成明确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提升孩子内驱力与改善亲子沟通的建议
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
家长首先要花时间与孩子建立亲密、信任的亲子关系。可以通过日常的陪伴,如一起阅读、游戏、散步等,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,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。在陪伴过程中,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,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。
培养孩子的自主感
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,让他们参与到学习和生活的规划中。比如,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计划,让孩子自己决定先做什么作业、什么时候玩、玩多长时间等。在制定计划时,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求,让计划具有可行性和灵活性。当孩子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时,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,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。
改善沟通方式
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避免在急躁的时候与孩子沟通。在提醒孩子问题时,要采用平和、温和的语气,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,再指出存在的问题。比如,可以说"你今天在学校表现得很好,老师表扬了你,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作业有没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"。同时,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先写作业、为什么会在书上乱画等,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。
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
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安静、整洁的学习环境,减少外界干扰。同时,教给孩子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,如番茄工作法,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学习任务,然后休息几分钟。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要避免频繁地打扰孩子,让孩子能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。
父母教育方式保持一致
爸爸妈妈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,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教育目标。当孩子出现问题时,父母要相互配合,共同引导孩子改正错误。也不要过于放任孩子,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,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,什么是不应该做的。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家长们在面对教育问题时,要保持耐心和信心。通过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,改善亲子沟通方式,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,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内驱力,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如果您在孩子养育方面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,还是无法解决,可以预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根据您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家庭辅导,家长和孩子只要愿意参与,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和支持。让亲子关系更和谐,沟通更顺畅。
>>戳这里联系客服顾问预约一对一咨询 (微信联系咨询顾问老师:YYXLGYJJ )